扬州慢·十里春风
赵以夫〔宋代〕
十里春风,二分明月,蕊仙飞下琼楼。看冰花翦翦,拥碎玉成毬。想长日、云阶伫立,太真肌骨,飞燕风流。敛群芳、清丽精神,都付扬州。
雨窗数朵,梦惊回、天际香浮。似阆苑花神,怜人冷落,骑鹤来游。为问竹西风景,长空淡、烟水悠悠。又黄昏,羌管孤城,吹起新愁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十里春风轻拂,二分的明月高悬,仿佛是蕊仙从美玉砌成的楼阁中翩翩飞降。看那冰清玉洁的花朵,像是被精心剪裁过,簇拥着如同碎玉般的花瓣形成花球。想象着扬州拥有如杨玉环般丰满的肌骨、赵飞燕般的风流姿态。
在雨后的窗前,几朵花儿映入眼帘,仿佛是从梦中惊醒,那来自天边的香气悠悠地飘来。就像是阆苑中的花神,怜惜人间的寂寞冷清,骑着仙鹤前来游玩。试问那竹西亭畔的风景如何?只见长空辽阔,烟波浩渺,水天一色。又到了黄昏时分,孤城上传来了羌笛的声音,那凄凉的曲调又勾起了新的愁绪。
注释
琼楼:形容华美的建筑物。
云阶:高阶。
阆苑:阆风之苑,
赏析
作品产生的感发力量与作者的初衷不符,这是文学中的常见现象。这首词就是如此,以小序中“赋而感之”可以看出,作者本意是咏花,孰料写着却生成许多感慨,这感慨使词的思想性加深了。
很明显,上阕自始至终都是以第三人称咏赞琼花,即所谓“赋”。词人将花儿作天上的仙女,告别了琼楼瑶阙,飘然降临人间;写她那洁白的花朵犹如冰花、碎玉,簇拥成球;想象她成天伫立在石阶畔,既有杨贵妃那丰腴的体态,又有赵飞燕那样绰约的风姿;她摄取了世间一切草木之花的丽质清气,集于一身。……
花和美人向来联系在一起,因此将琼花比喻为杨贵妃、赵飞燕算不得出奇,倒是“冰花翦翦,拥碎玉成毬”九字抓住了琼
简析
词的上阕自始至终都是以第三人称咏赞琼花,即所谓“赋”。词人将花儿作天上的仙女,告别了琼楼瑶阙,飘然降临人间。词人不愿用实笔写这令人神伤之景,所以接着蓦地一笔宕开,顾左右而言它,寥寥数字却将无数时间空间融汇起来,实在耐人寻味。
赵以夫
赵以夫(1189-1256),字用父,号虚斋,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(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)人。南宋嘉定十年(1217)进士。历知邵武军、漳州,皆有治绩。嘉熙初(1237),为枢密都承旨兼国史院编修官。二年,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,四年,复除枢密都承旨,淳祐五年(1245),出知建康府,七年,知平江府。以资政殿学士致仕。有《虚斋乐府》。 81篇诗文 13条名句
踏莎行·元夕
毛滂〔宋代〕
拨雪寻春,烧灯续昼。暗香院落梅开后。无端夜色欲遮春,天教月上宫桥柳。
花市无尘,朱门如绣。娇云瑞雾笼星斗。沉香火冷小妆残,半衾轻梦浓如酒。
八声甘州·对潇潇暮雨洒江天
柳永〔宋代〕
对潇潇暮雨洒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。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唯有长江水,无语东流。(凄紧 一作:凄惨;唯有 一作:惟有)
不忍登高临远,望故乡渺邈,归思难收。叹年来踪迹,何事苦淹留。想佳人妆楼颙望,误几回、天际识归舟。争知我,倚阑杆处,正恁凝愁!(阑 一作: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