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过山农家》

板桥人渡泉声,茅檐日午鸡鸣。
莫嗔焙茶烟暗,却喜晒谷天晴。
分类标签: 劳动
作品赏析
这首诗展现了一种宁静、惬意的乡村生活场景,具体分析如下: 1. 地点:板桥人渡,表明这是一个在溪边、桥上的地方。这个地方常常是乡村的一部分,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。 2. 声音:泉声、鸡鸣,描绘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。午间的泉水潺潺,鸡鸣声从茅檐下传出,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平和。 3. 劳动:焙茶是农家的日常活动,诗人用一个“莫嗔”表示歉意,似乎在说明虽然这是劳动,但并不繁重,可见农家生活的悠闲。 4. 天气:晒谷天晴,这是一个积极的元素,表明此时正是晒谷的好时机,也是生活节奏的加快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板桥、泉声、茅檐、鸡鸣等乡村元素,以及焙茶、晒谷等农家活动,展现了一种悠闲、惬意的乡村生活场景,给人一种宁静、舒适的感觉。
创作背景
《过山农家》的创作背景是顾况在访问山中的农家时,感受到了农家淳朴的生活和自然的风景,于是写下了这首诗。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农家所见的景色和人情,表达了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向往。同时,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追求自由、平静生活的愿望。
相关诗词
  • 1
    [唐]
    老农家贫在山住,耕种山田三四亩。
    苗疏税多不得食,输入官仓化为土。
    岁暮锄犁傍空室,呼儿登山收橡实。
    西江贾客珠百斛,船中养犬长食肉。
  • 2
    [元]
    一日不力作,一日食不足。
    惨淡岁云莫,风雪入破屋。
    老农气力衰,伛偻腰背曲。
    索綯民事急,昼夜互相续。
    饭牛欲牛肥,茭藁亦预蓄,蹇驴虽劣弱,挽车致百斛。
    农家极劳苦,岁岂恒稔熟。
    能知稼穑艰,天下自蒙福。
  • 3
    [元]
    朔风寒吹下银沙,蠹砌穿帘,拂柳惊鸦,轻若鹅毛,娇如柳絮,瘦似梨花。
   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,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。
    数片琼葩,点缀槎丫。
    孟浩然容易寻梅,陶学士不彀烹茶。
本诗词核心关键词
推荐购买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-2